主页 > 国内 > 复旦EMBA徐能:攻克新能源+关键技术,十年如一日拓荒前行

复旦EMBA徐能:攻克新能源+关键技术,十年如一日拓荒前行

2024-02-27 来源:网络阅读:1264

乘着“双碳”战略的东风,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。在低碳绿色发展日渐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,新能源产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,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什么格局?本期《同学同行》让我们一起走进复旦大学EMBA 2022级2班同学徐能和他的可胜技术公司,看看光热发电技术如何发展、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。

十多年风雨,种子已成参天大树

青海,德令哈戈壁滩,海拔3000米,一座银色高塔在阳光下熠熠闪光。

时间倒回到2011年,当时徐能第一次和团队来到这片戈壁滩,当时他们怀着攻克光热发电核心技术的决心,在这里建设了国家第一座商业化光热电站——青海中控德令哈1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。

在青海高原3千米海拔的地方,徐能与整个核心技术团队竭力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感,坚守在工程项目现场,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,不错过使新技术得到验证、趋于成熟的最佳时期。“只有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,第一时间让最了解技术的人解决问题,整个技术的迭代速度才会加快。”

十多年来,徐能与可胜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在光热发电领域拓荒前行,欣慰的是,一步一个脚印带来的成果十分显著。

从杭州小试基地的200多面定日镜到德令哈10兆瓦塔式光热电站,再到德令哈10兆瓦电站熔盐储换热系统的改造……最终攻克塔式熔盐光热发电全流程核心技术,成功建成国家示范项目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,其中95%以上的设备实现国产化,电站投运后,运行表现不断刷新行业纪录,成为全球首个达产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,徐能是该电站项目的总指挥。截止到目前,该攻关项目形成有效专利215项,其中发明专利146项,累计牵头和参与编制IEC国际标准7项、国家标准9项、行业及团体标准17项。目前公司在光热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%,也是全球唯一业绩超过1GW的光热熔盐储能技术提供商。

从无名无姓到如今成为光热发电行业的领军者,伴随着可胜技术的发展,徐能自己也经历了许多转变:从研发管理到供应链管理,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,再到如今管理整个可胜技术,基本的业务链徐能都经历过。从2011年到现在,长达十二年的时间,徐能与可胜技术并肩作战,带着国家的光热发电技术愈走愈远,“这十二年是我人生中很宝贵的成长经历。”

长路漫漫,新能源行业越来越“卷“

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大背景下,新能源行业被更多的人关注,技术不断迭代升级,市场的需求和商业模式却是不变的。谈及新能源+的市场需求,徐能总结了两方面:一方面,“新能源+“对整个西部沙戈荒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,比如光伏治沙;另一方面,在我国新能源比例提高后, “新能源+”能够更好地解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问题。

由于天气的不确定性,光伏和风力发电存在不稳定、不连续等问题。随着光伏风电装机比例的快速提高,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:第一,电力供应保障难度不断加大。第二,电力系统调节电源不足,新能源消纳问题更为凸显。第三,电网转动惯量持续下降,调频、调压能力不足,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不断加大。

而徐能这十多年研究推广的光热发电技术,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“新能源+”的一种关键技术。近两年来,国家在西北地区推广不少新能源大基地的项目,其中很大一部分项目由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、光热发电三种发电方式协同互补,交替运行。“白天太阳光照好的时候以光伏发电为主,光热发电以储能为主。太阳落山后,光伏发电的负荷下降,甚至没有负荷。这个时候光热发电就利用白天储存的能量发电。这样可以保证一天24h不间断的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。”

光热发电技术以6到12小时的储能为主;压缩空气技术以 4 到 6 个小时的储能为主;氢能以长期储能为主,如一周,甚至一个月。徐能认为,不同的储能模式有它不同的应用场景,在未来,不同储能模式会以协同互补的方式存在。

“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增效降本,降低成本是目前最关键的任务。”得益于国家对光热发电的支持政策,徐能相信光热发电行业在未来将实现规模化发展,借助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技术的优化创新,光热发电的系统效率将进一步提升,供应链成本也会显著下降,徐能对光热发电的成本下降很有信心。另一方面,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,光热电站的单机规模将逐步扩大,电站的发电能力也会有新的突破。徐能预测,三年之内,光热发电的度电成本能够下降到理想范围内,成为唯一一种有望替代火电成为基础负荷的新能源发电方式。

重返校园,不断进取寻求提升

徐能学的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,在可胜技术成立之前,他在另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年,正是得心应手的时候。然而再三权衡下,徐能毅然决然地离开舒适圈,冒着风险扎根新的领域,“想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点贡献,也为子孙后代做好榜样。”

起初,光热行业一直没有政策支持,徐能十分忐忑,不知道未来会怎样。但徐能对整个团队充满信心,他坚信,新能源发展是国家的大趋势,在有益的事情上坚持自主创新与研发投入,总会有好的回报。于是一头扎进光热行业,摒弃浮躁心态,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核心技术。

十多年过去,光热发电行业越来越受国家重视,这两年进入井喷式的爆发时期,徐能却在这个时候回归校园,来到复旦EMBA学习。

“复旦大学EMBA的师资力量与平台都是十分吸引我的,知识共享也让我有很大的提升。” 2021年,在可胜技术成立的第十一年,公司计划实现以技术攻关为主到产业化推广的转型发展,这就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跟公司的发展,徐能选择去复旦EMBA进行管理深造。2022年,徐能正式进入校园。

“复旦有句民间校训叫’自由而无用的灵魂‘。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。”在徐能眼里,复旦的学术氛围相对比较自由,自由的理念和做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。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,徐能认为,对企业来讲,自己对”无用“的理解是指企业不能太急功近利,不能太浮躁,要坚持长期主义,坚持自主创新,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果。“自由而无用”,对徐能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。

“复旦EMBA的教授们水平都很高,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,也有很好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,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教学,让我们收获良多。”孙金云老师教授的战略管理课,让他意识到第二业务曲线规划的重要性。李若山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会计学一层层剖析,让本对会计发怵的徐能受益匪浅,“现在已经可以跟我们专业的财务人员、会计人员甚至会计事务所深入沟通交流了,这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提升。”

在徐能眼中,报考复旦EMBA有可能是他一生中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行为。他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怀揣初心,在复旦EMBA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,赋能自己的企业与行业,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。

“同道”—同侪互学是复旦大学EMBA学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与“知道”—课堂教学、“问道”—行闻访学、“致道”—终身研学一起,形成独特的融汇贯通学程体系。就读于复旦大学EMBA,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教授们的远见卓识,更有在各行业已颇有建树同学间的真知灼见。企业家学生借助班级参访、活动、私董会、行业协会等丰富的课外活动,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切磋,践行复旦大学EMBA一直倡导的“二人行,必有我师”办学特色。